茶马古道“热”的背后
仅仅在2004年,《图说晚清民国茶马古道》《九行茶马古道》等图文并茂的书籍出版,掀起一阵冲击波;此后纪录片《茶马古道德拉姆》引起了巨大轰动,导演田壮壮则借此夺得中国最佳导演奖。而今年5月,一支由30多个赶马人、120匹马组成的云南马帮,驮着约4吨普洱茶,在“贡茶”传统中断160多年以后再度进京;7月,中央电视台热播电视
连续剧《茶马古道》,收视率甚至超过了同期的《焦点访谈》……
千年古道,在被学者意外发现后,突然掀起一股热潮,并不是没有理由。
专家们认为,茶马古道在民族交流、商业价值、文化内涵、人文精神等方面有特殊意义。
“茶马古道是多民族大交流、不同民族文化大融合大贯通的传送带。”李旭分析,茶马古道给了沿途区域各民族及其文化相互渗透、交融、影响的机会。特别是借茶马古道,藏区人民获得了生活中必需的茶和其他物品,大量的汉、回、蒙古、纳西等民族的商人进入了藏区,又将西藏的一些土特产带进内地,因此,“茶马古道对促进藏、汉的民族团结,推动藏区与祖国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。”
木霁弘则说:“现在的人见多识广,口味都挺‘刁’。而古道本身的历史、文化韵味和沿途村寨的地域、风光、民俗,对旅游爱好者具有独特的吸引力。”近几年,已有不少旅游、探险爱好者踏上茶马古道,沿途寻访体味。因此,茶马古道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和品牌效应。
“以茶文化为主要特点,茶马古道成为了一道文化风景线。”北京大学学者陈保亚告诉记者,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,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。如伴随茶马古道而生的马帮文化、普洱茶文化、商贸文化,因茶马古道得以相互交融的民族文化……“现在,茶马古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,值得人们关注、探究。”
“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,具有许多值得现代人借鉴学习的精神特征。”李旭分析,马帮的赶马人身上最明显的是冒险精神,要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、土匪强盗的威胁和生意的风险;其次是勤勉精神,他们必须埋头苦干,风餐露宿;再次是宽容亲和精神,商业群体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宽容忍让,共同面对困难增加了彼此间的亲密团结;以及守信用的精神,马帮必须有良好的信誉才能维持生意;还有爱国精神,马帮在抗日战争中冒着生命危险驮运物资就是证明;赶马人还有创新意识,他们四处游历,见多识广,思想活跃,善于创新。
[第一页] [第二页] [第三页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