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文楼村的孩子在画着红丝带的宣传墙边无忧无虑地吹起泡泡

总理曾 来到艾滋病人李保(女)家
点击进入留言版
相关专题:关注艾滋病防治
文楼村,河南省上蔡县著名的艾滋病疫情高发村,全村3211人,曾因卖血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携带者近600多人,已有100多人因病死亡。 2005年2月8日农历除夕,国务、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文楼村,与艾滋病人一起过新年,并走进艾滋病人家中,与他们握手共迎新年到来。 2004年2月18日,河南省政府从38个省直部门抽调76名干部,奔赴驻马店、信阳等6市13县38个艾滋病疫情高发村,开始为期一年的驻村帮扶工作。一年之后,河南省决定继续将驻村帮扶工作延长到3年。 从温总理新年到访、从河南76个干部驻村帮扶、从政府“四免一关怀”政策,艾滋病高发村文楼村到底发生哪些变化?新年里,他们还需要点什么?2005年正月初六,本报特派记者来到文楼村,走进艾滋病人家中。 艾滋病人李保:总理嘱咐我照顾好小孩子 李保,文楼村人,今年31岁,1995年开始与丈夫一起卖血,目前夫妻两人都被诊断为艾滋病人,婆婆也因卖血得艾滋病于1999年去世,现有两个孩子。 除夕上午,温家宝总理来到文楼村,首先走进李保家向她问好。在李保家中,她向记者讲述了总理过年看望他们的激动场景。 2月8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,温家宝总理来到李保家,一进门,总理就问:“你孩子通过母婴阻断了吗?”艾滋病传播,母婴传染也是一个传播源。李保高兴地告诉总理:“两个孩子,一个10岁,一个2岁,身体完全健康!政府给做了母婴阻断,孩子保住了。” 随后,总理来到李保家内厅,看到李保婆婆遗像放在内厅中央,问李保:“婆婆也是得艾滋病去世的吗?”李保回答是的。总理关切地吩咐李保:“你们夫妻俩是病人,将来一定要照顾好小孩子!” 李保告诉记者,当年只知道“献血光荣”,一年要献血24次左右,每次50元,根本不知道艾滋病。后来得了怪病之后,才恍然大悟。 现在李保夫妻开始逐渐摆脱病魔,但生活仍清苦。目前自己只能在家看孩子,丈夫在外打工,但由于得艾滋病会经常感冒,身体很虚弱。她的大孩子在文楼村免费读小学,小孩子还小,每天吃奶粉,不能吃母乳。 为了和孩子一起生活,李保从不将自己嘴里咬过的馒头给孩子吃,家中的碗筷、毛巾都分开使用,生怕有影响。同时每天两顿坚持吃药,坚强地生活着。 李保新年心愿:希望政府能到文楼村来盖个厂,让我们艾滋病人也能工作,挣点钱养活自己,为孩子的将来作些考虑。 艾滋病人程春山:省里来的干部建卫生院修马路 程春山,文楼村37岁的汉子,因卖血被确诊为艾滋病人。 来到程春山家,他穿着厚厚的军大衣仍不停咳嗽。他告诉记者,从省里来的首任驻村干部陈瑞军一进村,就给每个艾滋病人都发了一塑料袋“大白片”药。 陈瑞军,文楼村首任驻村帮扶队长,河南省帮扶工作组驻驻马店市上蔡县组长,在河南省卫生厅主持爱国卫生工作。 在文楼村一年帮扶工作,老陈主要敦促完成“四免一关怀”,即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物、免费匿名检测、免费实行母婴阻断,对艾滋孤儿实行免费上学,使孤寡老人得到照顾关怀。同时做到“五个一”,即盖个卫生院、修个学校、修条路、挖个井、通上气。 程春山说,文楼村最大变化就是在去年,河南干部驻村之后,先在村口修建了一个艾滋病救治卫生院,看病就在家门口;其次修建文楼村小学,还建了体育广场;在村子中央修了一条大马路,直接可以到县城;70%以上人家通了沼气;全村每户人家都通上了自来水。 讲起过去的文楼村,程春山说,没人敢要,曾让文楼村丧失元气。姑娘嫁人,把“文楼村”身份证改了,改成“赵庄”才出嫁;到广东打工,一提“河南文楼村”,全部退工;村口建个饲料厂,“文楼村”一个都不要。而且年收入只有200块钱,靠种小麦玉米为生。 程春山说,原先村子里死气沉沉,每月都有好几个葬礼,很少串门,与外界是封闭的,不少国内外记者来采访,全部都被“请”出村。现在,不少村民开始和记者谈笑,甚至自嘲“你看我们谁是艾滋病人。” 程春山新年心愿:希望更多人走进文楼村,帮助我们医治病人,发展经济,让我们早日走出困境。 特派记者目击:麦地里的数百个坟头 文楼村,与其他村庄最大差别就在坟头。开车司机说,只要你在小麦地看到很多坟头时,文楼村就到了。 近来文楼村发生很大变化,路通了,卫生院有了,水有了,但小麦地里的上百个坟头见证了艾滋病给这个村子带来的变迁,小麦提供了生活的来源,坟头却是生活终点。 记者走进文楼村时,发现有些村民还显得有气无力,因为他们最清楚这里发生了什么。在这里,一些孩子见到生人都要躲躲闪闪。 离开文楼村时,几辆载着纸房子和花圈的拖拉机开足马力进了村子,习以为常的村民招呼记者去看看。 记者新年心愿:文楼村,坟头只是历史,治病脱贫才是充满希望的明天。
点击进入留言版
相关专题:关注艾滋病防治
|